查看原文
其他

运营三年赴港上市,德琪医药的ACT策略 | 江湖

研发客 毛冬蕾 研发客 2022-07-18


编者按

日前,运营仅3年半,定位血液瘤、实体瘤药物研发生产的德琪医药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第 26 家赴港上市的内地生物科技公司,其快速的发展势头令人侧目。据德琪医药招股书,公司已有12款在研新药,6款处于临床阶段,公司三轮融资成功募集超过2.38亿美元。
在创业和赴港上市道路上,德琪医药经历了哪些重要时刻?研发客专访了德琪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梅建明博士及公司首席财务官龙振国先生,他们各自分享了德琪医药的发展历程、未来计划及上市背后的故事。
梅建明博士曾在美国制药公司新基(Celgene,现为百时美施贵宝)担任临床开发高管,他创建德琪医药后,还邀请了原新基的多位高管担任公司独立董事、首席商务官、亚太地区市场负责人等重要岗位。经过3年半发展,他们共同创建了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文化氛围的团队,这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并不多见。
德琪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梅建明博士
“我们的目标是发展成一家集新药开发、临床研究、生产及商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制药公司,同时,我们是一家专业、严谨、科学,有差异化优势的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发展3年半,梅博士依然希望通过研发客向业界强调德琪的公司定位。ACT三要素——A(Assets)、C(Capital)和T(Talent),代表了德琪最核心的战略关注点即产品、资本和人才,梅博士认为这三要素是生物制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


聚焦血液瘤和实体瘤首创新药


德琪医药以临床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合作项目快速布局了以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为核心的产品管线,这与梅博士过去在新基所从事的临床开发和申报的领域高度吻合,他为此积累了学术专长和广泛的人脉。“公司6款在研产品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创新性,同时聚焦了我们熟悉的领域,长袖善舞。”梅博士说。

与大多数“看项目、找产品”的传统项目引进策略不同,德琪医药从与新基的合作产品ATG-008(onatasertib)入手,开展了多个ATG-008在亚太地区的临床试验。梅博士创立德琪之初,便得到了新基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此后,其合作伙伴Karyopharm和阿斯利康将肿瘤等领域产品的地区乃至全球权益授予德琪。在6款合作的新药中,与Karyopharm合作的ATG-010(selinexor)走在最前面。
ATG-010是全球首创的核输出抑制剂(SINE)。不仅是血液瘤,德琪医药还一直探索核输出抑制剂针对不同瘤种的临床作用。目前,德琪医药拥有ATG-010、ATG-016(eltanexor)与ATG-527(verdinexor)三款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治疗范围涵盖血液瘤、实体瘤、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不同于热门的PD-1和CAR-T疗法,SINE在国内生物制药领域不多见,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我们围绕着更好的耐受性、更大的治疗窗打造了这三款SINE系列产品。”梅博士说,这一模式与之前在新基推动重磅药产品组合类似,从沙利度胺到来那度胺再到泊马度胺,三代产品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不断优化,副作用也在不断降低。
拓展阅读德琪一举引入4个产品,快速推动潜力新药进入中国 
2019年7月,FDA批准ATG-010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时隔一年,该药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再度获批。回忆起ATG-010的获批过程,梅博士说并不是一帆风顺,但FDA基于临床研究结果能满足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以加速审批方式批准了该药在美国上市。梅博士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并参与了该药的申报审批过程。“这说明了FDA与企业之间早期介入、充分沟通的审评理念。”梅博士说。
眼下,ATG-010在中国围绕多个瘤种开展临床试验。梅博士说,中国的试验并不完全依循全球研究,德琪同样设计出了适合亚洲人群的适应症和临床试验方案。现在,已在中国启动了ATG-010针对亚太高发瘤种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
ATG-010在短短一年多有两个适应症在美国获批。第三个适应症是ATG-010联用硼替佐米、低剂量地塞米松(SVd方案)治疗二线骨髓瘤,预期在明年3月会获批。此外,梅博士对ATG-010以分化型脂肪肉瘤作为第一个实体瘤适应症拿下亚太多个市场充满了信心。
在项目引进上,梅博士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一要做首创新药、二要做自己的专项、三要找最顶尖的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临床应用前景是否广泛,也是衡量抗肿瘤产品是否具有潜力的标准之一。这个广泛不仅仅是针对某个适应症能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还在于这个产品的作用机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能否应用于更多患者。

临床研究从亚太走向全球


那么,围绕产品开展的临床研究策略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梅博士说:“从扎根中国到布局亚太,德琪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医药政策和资本的支持。”自去年,德琪引入了来自原新基的高管,他们有丰富的亚太市场经验,德琪医药的临床研究也走出了国门。

梅博士说:“首国内创新药的临床经验正在不断积累中,而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药监法规和研究者的专业能力都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选择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德琪医药未来将借助全球化的商业团队,推动产品在亚太地区的上市。像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市场和销售开拓的难度也会低一些。”
谈到亚太策略和人才,梅博士讲述了与三位高管Mark J. Alles(现德琪医药独立非执行董事)、John Chin(现德琪医药执行董事兼首席商务官)、Tom Karalis(现德琪医药亚太地区市场负责人)建立的深厚友谊,言谈之间也流露出他对前东家新基公司的感激和欣赏之情,新基的创新、灵活、独特的精神让他永生铭记。梅建明特别举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对胎儿造成畸形的沙利度胺在上世纪60年代撤市,催生了《FDA新药临床试验法案》,经过研究人员的改良并与FDA不断沟通,沙利度胺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在这之后,新基发展了三代产品——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且后两款药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磅药,来那度胺更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癌症药品。通过深耕血液肿瘤,新基也成为了一家市值千亿美元的制药公司。“坚定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梅博士说。
2019年,新基被百时美施贵宝收购让梅博士颇感意外和遗憾,当他邀请三位原新基高管加入德琪的时候,他们的梦想被重新拾起。这一次,大家共同筑梦,打造一家扎根中国、面向亚太并逐步走向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
“在他们的加入和带动下,德琪团队的国际化之路也越走越宽。”梅博士说。


赴港上市,借力资本打造全产业链


在ACT三要素的C——资本中,德琪医药得到了战略投资者新基、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及金融投资者Fidelity、BlackRock、GIC、博裕资本、高瓴资本、方源资本、启明创投和泰康等的支持,投资者阵容星光熠熠。

德琪医药首席财务官龙振国先生
德琪医药首席财务官龙振国先生曾任高盛集团投资银行家、BFAM Partners的基金经理。他谈及了这次港交所上市的意义:“在港交所上市是公司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它能让我们更好利用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为下一步研发推进带来资金支持。全球投资者对德琪的支持是一种极大的信任与背书,我们将竭尽所能,为股东争取高效回报。
“德琪之所以短短3年半就能赴港上市,其一是公司具有创新性、协同性兼具的产品管线和差异化临床策略,核心产品不仅是全新作用机制,管线中的产品还可以相互协同应用于临床;第二,德琪已建立了一支国际化团队来推动ATG-010在亚太地区的商业化进程,同时在浙江绍兴建立产业化基地,为上市产品的生产赋能。第三是不断完善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的业务模式。除了引进潜力产品,德琪也布局了自主研发项目,并计划在12-24个月内陆续推进临床。短期、中长期都有增长点,这是资本市场最看好的。”龙振国先生说。
龙振国先生坦言,像德琪这样年轻的生物制药公司,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市场对公司能否建立信心,换而言之,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的判断。德琪主要从两方面来赢得信心。
首先是建立一支高效有力的团队。德琪的员工数量不多,因为在人才选择方面,公司门槛设置得很高,需要经过专业能力与行业经验的审核。现在,德琪不仅建立了一支具有经验的管理层团队,而且选任的研究人员也几乎是对应领域中优秀的专业人士。  
其二是不遗余力推动临床进程。产品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德琪的选择思路基于一是要做新颖的靶点,二是针对熟悉的疾病领域。12款产品里很少有me too的靶点,以此避免同质化,真正让患者获益。“把稀缺的资源、融来的资金投入在真正创新的产品上。”龙振国先生强调。

未来展望


创业三载,风雨兼程,梅建明博士自言是一个迎难而上的人。既然当初立下“做药救母”的誓言,就会全力以赴。
拓展阅读梅建明与德琪:从创药救母到立足中国
德琪医药成为新基2.0的雏形可见——小而精、快而美、勇于创新。德琪业务正向早期研发和产品生产商业化两头延伸。目前,德琪在上海张江拥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中心,并配备了一支内部研发团队;同时,德琪在浙江绍兴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基地,计划建设一条符合GMP标准的商业规模生产线。
作为临床研发出身的梅博士,深感自己所从事的是与医生同样的工作——治病救人,造福患者,这是他永远不变的初心。“做药的难度不亚于造一架飞机,需要工匠精神和长期投入。临床研究在中国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本土企业做创新药的今天。香港上市以后,令我倍感珍惜与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患者为本做好药。”

(本文感谢钱伟、江鲲的斧正)



总第119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www.PharmaDJ.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